2018年06月23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01版:头版

补齐“三大短板”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二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新时代的汕头怎么干?日前闭幕的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响亮提出: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汕头特区再出发!会议为汕头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描绘施工图,发出动员令,令人鼓舞。当前,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全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有效措施,加快建设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见效。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省委赋予新时代汕头新的定位,这一重大决策是基于广东发展全局作出的,是省委对汕头发展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必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做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增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清醒地认识自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汕头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短板,找到汕头落后的根源。不可否认,汕头改革开放以来,自己跟自己比,各方面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跟其他先进城市比,跟经济特区的地位比,差距不小。比如,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高,基础研究力量薄弱,尤其是缺乏高端人才;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滞后,全市75%的人口是农村人口,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治理、基层管理模式;我们的城市软实力欠佳,营商环境竞争力不强,一些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办事效率有待提高等等。这“三大短板”,件件事关发展全局,不容小觑。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把蓝图落地,付之实践,针对短板,下大力气精准施策,一项项解决,这样才能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首先,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根本在创新,关键靠科技。汕头如果不提高创新力,就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甚至会掉队被甩得更远。要把创新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双轮驱动”,通过创新做大产业,提升产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寻找创新着力点,充分利用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资源优势,推动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加快筹建省实验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其次,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要推进一批适度超前、互联互通、安全高效、智能绿色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撑起城市的骨骼和经络,打造高水平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再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汕头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抉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还须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做大文章。还有,令投资者和企业关注的营商环境问题,必须全力补齐短板,精准回应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现实关切,用好用足省赋予汕头行使的部分省级管理权限,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新时代的汕头,呼唤只争朝夕的行动者,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最好的作风,就是踏踏实实干事,一件接着一件干,不达目标不罢休,把此次全会的工作部署落实到位。唯有这样,才能让汕头发展的美丽画卷开新局,走好新时代新征程的每一步。

2018-06-23 ——二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 1 1 汕头日报 c26499.htm 1 补齐“三大短板”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