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3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10版:文化

历史长河中追寻潮侨足迹

——研究员李宏新讲述“潮汕华侨史”

  讲座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加

  历时11天,围绕“南国书香节 阅读嘉年华”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在我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鸿欣书城等会场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形式各异、精彩不断的活动即将步入尾声,但市民对阅读依旧热情不减。日前,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宏新主持的《潮汕华侨史》主题讲座在鸿欣书店举行。一个多小时的分享,让听众对潮汕华侨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举足轻重的潮侨研究

  潮侨研究是华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研究潮汕华侨史,可以先从中国华侨史入手。李宏新引用多方史料,向听众简要介绍华侨研究概述以及潮侨地位。中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的关注始于清末,且在那时便已涉及到海外潮人。中国华侨研究的开始则追溯到1905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而在这八位伟人中,有两位是来自潮汕地区的张琏和郑昭。第一部有关华侨史的专门著作,是1910年署名羲皇正胤的《南桥华侨史略》,据李宏新介绍,9章3万余字,直接引用到“潮州”、“潮府”、“潮郡”、“潮人”字眼有26处,全书涉潮的篇幅,居广东之首。另外,早期数十种专著基本上都较大篇幅涉及到潮人,在20世纪30年代华侨研究达到高峰期,其中也有涉及到潮汕地区,如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调查对象有澄海区樟林一带的“华侨社区”和“非华侨社区”。本地对潮侨的研究更是成果丰富、硕果累累,有的是针对某个专题探索,有的是志书体例。目前,具通史性质,全面系统介绍潮人移居海外和定居后形成潮人群体、潮人社会过程的专著有《潮汕华侨史》以及《潮汕史稿——潮侨史稿》。潮侨研究与华侨研究紧密相关,“华侨研究如果没有涉及到潮侨、潮人的研究,就不能称作是完整的中国华侨史,也不能称作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一个系统全面的著作。”李宏新总结道。

  史物之中现古迹

  2016年,李宏新的著作《潮汕华侨史》出版,研究对象为潮汕籍海外华侨华人史迹,内容主要分为“输出”和“融入”两部分,是一种新的史书体例尝试。书中上篇“出洋移民”,以出发地为着眼点,分七阶段,下篇“海外潮人社会”,以目的地为落脚点分八个有代表性之国家地方介绍。

  讲座上,李宏新通过几个重要的节点事件简要介绍潮汕华侨史。考古证实,未纳入中央政权之前的先秦潮汕,已与海外有所沟通。

  在距今8千多年前的新时代初期,原始居民就居住在南澳岛上且从事相关的海上活动,岛上有两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是东坑仔遗址,一是象山遗址。古文献中也较早明确地指出潮商与外商的交易,在唐长庆三年(823)韩愈所撰写的《送郑尚书序》中,称“蛮胡贾人,舶交海中”,反映了岭南海外贸易的盛行,潮人出洋的目的地也遍及东亚、东南亚等多个地方。而较早的海外实物“澄海龟山汉代遗址第二期文化出土的玛瑙耳珰、玛瑙珠饰”等都是海内外交流的见证。在存世古方志中,述及潮人从事海上贸易的时间是在隋大业六年,南澳岛则是潮汕往来外洋的主要出发点或补给点。从事相关的海事活动,必然少不了海上交通工具,在八千年前,南澳岛上的居民通过简单独木舟等沟通海岛之间、海岛与大陆的文化联系,在即将出版的《潮汕经济史稿》中谈及到,宋代造船55处,其中广南6处(广惠南恩端潮),潮州则占其二。

  讲座现场,李宏新对潮汕华侨史的阐述引发读者频频点头。现场一读者告诉记者,他对历史上潮人祖先飘洋过海、出国谋生这段历史十分感兴趣,听完李宏新老师根据大量史料分析得出的阐述后受益匪浅,也激发了自己对潮汕华侨史更浓厚的兴趣。

  本报记者 杨舒佳 实习生 林蔷薇 文/摄

2018-08-23 ——研究员李宏新讲述“潮汕华侨史” 1 1 汕头日报 c33229.htm 1 历史长河中追寻潮侨足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