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7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A2版:封二

乌桥岛:从前日色变得慢

  每年的中秋夜,乌桥岛总是格外热闹,每条巷子里都充满了人情味,吃糕饼,喝工夫茶,赏月谈天。左邻右舍显得十分热闹,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和节日气息,有的是寻常巷陌的低屋窄街与邻里深情。

  图/ST阿痞

  阿炜记忆里的乌桥,是红色的海洋,这描绘的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个事实,在他的脑海深处总有一个画面:大年三十的夜,一起嬉戏的伙伴,爷爷泡的热茶,邻居阿姨的零食,还有飘散在空中的爆竹碎屑,以及躺在满地爆竹碎片上睡着的自己。“一片红色海洋”就此定格在记忆深处。

  “你看过《岁月神偷》吗?”阿炜问我,“不知道怎么描述乌桥的人情味,大概就是那样吧。”

  早就搬到东区的阿炜再也没有体会到童年时的邻里关系,他想起那时候的乌桥,每当中秋节,家家户户搬了小桌子、凳子,坐在家门口,几家人围在一起,大人们泡茶赏月,小孩们手里抓着一角月饼,在皎洁的月光下肆意奔跑。

  别离

  2018年9月16日,因为台风“山竹”的影响,乌桥海水倒灌,水漫过了路面,流进了低洼的民房里,但乌桥人习以为常,即便不是台风,前阵子的连天大雨也让乌桥成了汪洋,乌桥人早就习惯了“水”这位常客。

  一旦水漫了上来,低洼地区的棚户便饱受折磨,他们的房子破旧不堪,有的脚底下淹水,还有的头顶上漏水,于是人们把家里大大小小的桶都拿出来,在屋里摆了个“八卦阵”,听着水滴从屋顶落入桶里的声响,在“滴答滴答”声中入睡。

  地势较高的地方也会受到影响,出于安全考虑,一旦水淹金山,乌桥便会采取断电处理,闷热夏日的夜晚,停电足以让住在几十平米小屋里的居民抓狂,但乐观的乌桥人总能找到愉悦的事情,他们抓着蒲扇就出了门,和邻居在大树底下畅聊一夜。

  只是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在过去几十年里,乌桥一直是恶劣天气下的重灾区,每逢暴雨天、台风天,乌桥都要做排查,把低洼地区的住户接到安置处,乌桥随处可见刷着“特危房勿近”的房子,这些老旧不堪的屋子已经承担不起生活的重量了。

  因此乌桥的改造是迫在眉睫的,但这个“迫”却持续了好几十年,直到如今。2018年9月,1400多户被征收人签订了协议,其中多数人选择了“房屋置换”,他们将退迁到西港河附近。

  其实,在乌桥小小40平米的屋子里,往往挤满一家七八口人,为了满足空间需求,很多人搭建阁楼,扩建棚屋,这些当然不在房屋置换时的考量范围内。

  这样的家庭,可能会在拆迁后又回到仅有40平米的小房里,生活空间又成了问题。即便相关政策允许以较低价格加购房屋面积,对于贫困的低保家庭来说依然很困难。

  还有属权问题也很令人头痛,乌桥岛上不少人住在自己搭建的棚屋或以前工厂分配的宿舍里,他们住了几十年,小小屋里生活了三代人,但就是没有产权。

  而隐藏在这些困难背后的,是乌桥岛长期的积贫积弱,这种积贫积弱让乌桥人不得不面临残酷的离别。

  今天的乌桥岛上人口严重老龄化,一些年轻人外出打工赚了钱,早就搬走了,有些把老人家也接走了,但老人家一离开乌桥就跟去了异乡似的,即便不过相隔20分钟路程,离开的人依然无比想念乌桥,他们对乌桥的人情依依不舍。

  如果能回迁,他们一定很高兴,如果房子拆了建新房子还能让他们住进来,他们一定很高兴,但这显然不可能。

  如果居民回迁,乌桥岛的改造工程便止于皮毛,积贫积弱的根本问题没有被改变,庞大的前期投入也难以获得相应回报,那么也就没有人敢于投入成本,进而改造工程更无从下手。

  乌桥必须做出改变,这个改变迫在眉睫,乌桥岛上那些最依依不舍的乌桥人,为了新的生活,他们不得不告别一些珍贵的记忆。

  期盼

  乌桥居民“右右”怀揣一个美好的盼望:“希望能和邻居选到一个地方的房子,能继续做邻居,那样多少还能保留一些原来的味道吧?”

  这也许很困难,毕竟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没有石板路上、大树底下那种开放空间带来的和谐,人们终究会躲在平米数的世界里,过千篇一律的生活,这很无奈,正是这种无奈让乌桥人超级舍不得乌桥的生活,因为他们正活得不一样,在如今什么都很快的世界里,乌桥的日色依然变得很慢。

  “乌桥和福合埕,是我意识里从前的市中心。”阿炜说。他还能记起阿公告诉他的故事,说那时候邻居家里有番客亲戚,回国带来了无线电视,为了收到信号,邻居抱着电视跑到乌桥上,一群操心的邻居就跟在屁股后面,看着抱电视的人左右跑动,一群人在夜幕下跟着跑,后来大家才发现根本就收不到信号。阿公偷偷说邻居也是很要面子的啦。

  阿炜说阿公原来是公社里掌勺的,大家吃完饭了他还能拿到锅底的锅巴,别看现在说起来不怎么样,在当时这也是个光芒四射的职业优势呢。“据说阿嬷就是这样嫁给阿公的啊!”阿炜笑着说。

  在乌桥的童年生活还有很多故事,阿炜还能想起那时候有辆自行车是多拉风,还记得在巷子里追打玩闹的小“古惑仔”们,大家还给自己起响亮的外号,什么“金蜈蚣”之类的,当时觉得很炫酷,还有很多老房子也承载着乌桥人厚重的童年记忆。

  “你知道那有个教堂吗?”阿炜问道,“就在乌桥最中间的位置。”

  坐落于同济三直路的乌桥教堂,是岛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异域风格教堂,是很多历史建筑爱好者心目中的宝藏,即便如今它已显得微弱、飘摇,即便它连门窗都被封闭,即便它早已掩埋在时光的尘嚣之中。

  这个教堂的处境正像是今日乌桥的缩影,“保留还是改变”这是摆在乌桥人面前的难题,毕竟要改变的不只是教堂,更是他们的生活啊。

  早已签订协议的右右还在等待搬迁的日子,她很珍惜眼前,恨不得把今天乌桥岛上的一切都装进眼里,她生怕有一天忘了。

  但终究还是会忘了吧,岁月无情的巨轮从来没有停止过它的远航,等人们回头再看时,已经望不见从前的海岸线了。

  祝愿我们能有一个越来越好的乌桥岛,更重要的,祝愿你们是越来越快乐的乌桥人。

  文/舟元 来源:@敲茶

下一篇:归乡感怀
2018-09-27 1 1 汕头日报 c37060.htm 1 乌桥岛:从前日色变得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