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09版:韩江水

诗意栖居心泉馥

——读《教育,诗意的栖居》有感

  ■林端成

  之前鉴赏了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的栖居》这首诗,荷尔德林在诗中对人们的提醒:“人”存在于世界,就要“诗意”的栖居,而不是“筑居”。“筑居”只不过是人为了生存于世而碌碌奔忙操劳,但诗意的“栖居”是以神性的尺度规范自身,以神性的光芒映射精神的永恒。

  后来在同事的推荐下,拜读了朱华忠的新著《教育,诗意的栖居》,两位作家,一古一今,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生活背景下,用同种曼妙的心灵——“诗意的栖居”,来解读各自对待事物的精神感悟。我想,这也许是朱华忠嫁接借用荷尔德林的经典精髓名句“诗意的栖居”以及他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才能够深刻而极致地来命名神圣辉煌的教育事业。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意思是“到了一个国家,就可以看出他的教化是怎样的。其国民如果待人温和宽厚,那是得力于‘诗’的教化;如果通达而博古,那是得力于‘书’的教化;如果爽朗而和平,那是得力于‘乐’的教化;如果清净而细心,那是得力于‘易’的教化;如果谦逊而庄重,那是得力于‘礼’的教化;如果善于文辞、类比史实,那是得力于‘春秋’的教化。”。那么,朱华忠的《教育,诗意的栖居》就给我们展现了这么一位乐于诗教、书教、礼教且不断追寻诗意的生活,不断追寻诗意教育的青年教师形象。同时,这位来自农村中学第一线的教师,也诗意地诠释“教书育人”这四个大字,带给我们教育的新思考,新启示,新发现。

  《教育,诗意的栖居》一书作者从一个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去思考教育,思考一个教师的生存之道。书中美妙之处甚多,我在赞赏之余特别对其中第三辑—— 教学反思,前进的动力,颇有感触。这一辑论述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意义。是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思考,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在反思中快速提升自己。他在书中提到的“老师,请你讲慢一点!”“走出‘老师讲’的误区” “探究,不是花样活动”“对学生‘作业问题 ’的思考及对策”,都能体现到当今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和常规管理中所出现的一些“惯病”。以前有许多问题,我虽然也会一闪而过,但不会有太多的深思,觉得似乎平常,但在看了书之后,引起我的共鸣。把我潜意识里的想法都唤醒,呼之欲出了。

  在课堂上,他让学生找快乐,他“让学生自己编教材来学习”,他“给学生举办酒会”,“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时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到知识的魅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能触摸到自己的成长细节。有这么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刻与心灵一起舞蹈,而我们心灵的反思有多大,教育的舞台也就有多大了。我们要在这方寸的舞台上,“舞”出真我的风采,“舞”出为人师表真正的道德风范,“舞”出诗意教育的曼妙人生。

  诗意来自生活。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在平凡琐屑的生活中,通过心灵的自我完善,使寻常人眼中的枯燥单调转换成一种内在世界的灵动诗意。这样的转换,通常需要内因与外因的综合作用,需要教育者灵魂深处对教育的执著追求而实现。为师者,要在解读别人的同时,认识自己;在欣赏他人的同时,自信自我;在探索的同时,超越自我。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那么,教师先做反思的实践者,才足以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心灵上的反思改正,才足以彻底解决学生行为上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从而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才是在我们心中真正有意义有诗意的反思,为师者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与要求。因此,教育有反思,才有前进的动力;教育有反思,才有诗意栖居的心灵涌泉。

上一篇:秋蕴
2018-10-11 ——读《教育,诗意的栖居》有感 1 1 汕头日报 c38612.htm 1 诗意栖居心泉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