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2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09版:教育

依靠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已成为老师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

家访硬指标,各方怎么看?

  “林睿妈妈,您好!最近孩子听课注意力不太集中,做课堂练习有些马虎,错题较多,请及时引导、督促孩子改正。”“家长们好,这是孩子们参加运动会的视频,请给孩子们加油鼓劲……”自儿子上学以来,北京海淀区唐女士的手机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儿子班主任发来的信息。“孩子读小学四年级,班主任老师非常负责任,每天都和家长联系,我们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有了微信,家长和老师联系起来非常方便。”

  对于北京市教委、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妇联下发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所要求的老师进行家访,唐女士表示并不知情。

  依靠通信工具和网络交流,正成为老师和家长们沟通的重要方式,而传统的老师亲自上门家访已渐行渐远。如今,《意见》将家访作为一项硬指标,对此,家长和老师们有什么看法?

  增进家校沟通 更好地了解孩子

  随机采访了近十位家长,他们都没有在家里接待过老师来访。谈及传统的家访,“70后”家长洪女士颇有感慨:“记得上小学和初中时,每次换新班主任,老师都会家访,那种感觉真是挺温馨的。如今,借助通信设备和网络的‘隔空对话’虽然方便、快捷,不过,多数情况下,是老师把与孩子有关的共性的内容发到家长群里,如果想了解自家孩子的情况,只能私信老师或打电话。由于缺乏面对面的对话,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显得生疏、客套,而且,这种交流方式,也更接近‘快餐式’,不易深入,而传统的家访能使老师、家长面对面,在特定的情境中彼此会情不自禁地说些‘掏心窝子’的话,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夏女士的女儿在北京海淀区的一所中学读初三,她说:“女儿上学以来老师没做过家访。这些年来,家长与老师当面沟通的机会就是在家长会之后,可是通常都有一大群家长围着老师询问,老师跟每位家长只能聊三言两语,总是意犹未尽,而平时又不好意思打扰老师。作为家长,我理解现在的老师工作忙、时间紧,对于恢复传统的家访,我举双手赞成。”

  北京市东城区艺美小学近年来一直坚持老师家访制度,家校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更加融洽了。“家访不是为了指出孩子有哪些不足,而是和家长一起寻找让孩子变得更好的方法,其中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和学问。家访之后,了解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其有些表现我就能想明白了,引导起来也更顺畅了。”赵霖老师表示。

  另据解放日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KuRunData中国在线调查显示,68.8% 的家长支持并希望教师上门家访,其中,81.6%的受访者表示,通过教师上门家访,能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密切家校关系;63.4%的人认为,有利于和学校一起教育孩子。

  受访者认为,家访最明显的效果,是孩子学习主动性提高,且学习习惯有所改变;其次是思想状况有明显改变;最后是拉近了老师、家长和孩子的距离。调查数据也显示,50.3%的受访学生“愿意”老师来家访。

  家访也会给家长老师带来压力

  对于家访,也有部分家长持不同看法。北京市海淀区的孙女士认为,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父母和老师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双方的沟通完全可以借助通信工具进行。家访,老师耗时费力。“坦率地说,我平时跟老师没有什么接触,家访会让我担心自己招待不好老师。”孙女士说。

  采访中发现,部分老师虽然认同传统家访确实能全面地了解学生,但也感到工作压力更重了。小学老师谭佳佳表示:“我们每天早上7点到校,下午五六点离校,晚上还要批改作业、备课、处理班主任事务,每天时间紧紧张张。做家访确实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家校沟通 重在效果

  家访不仅是实现家校合作教育好孩子的手段,也是拉近老师、家长、孩子之间心理距离的捷径。家访更容易让家长包括学生本人感受到老师的责任心、关爱和温暖,是一种深度的感情交流。“当老师来到学生家,也就把对学生的关爱带进了这个家庭,这种行动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他们会在无形的关爱中学会关爱。”北京市东城区艺美小学校长金辉表示。

  北京教科院德育中心主任谢春风也认为,新的制度让家长走进学校,而学校也要走进学生家庭。实地家访有利于和谐互动,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化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让家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但是,在一些老师看来,家访和通过信息手段交流各有优势,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必一刀切。

  部分家长和老师表示,只要用心,无论是通过微信、电话等通信手段,还是实地家访,只是形式的不同,实现深入了解学生、家校共育才是目的。

  (新华)

2018-12-12 依靠通讯工具和网络交流,已成为老师家长沟通的重要方式 1 1 汕头日报 c4473.htm 1 家访硬指标,各方怎么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