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31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11版:怡情

60多岁的王种玉老师义教国画一年多,她说——

“融入心境,画得愉悦就好!”

  采访王种玉老师,是在一个艳阳高照、春末夏初的周二午后,恰逢她在龙湖区老年人文化交流中心义教国画,这一节课,正好说到如何画竹、石。课堂上,气氛浓烈,墨香满室,不分年龄,不问出处,只谈笔峰水韵,怡情养性,在王种玉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共赴一场修行身心,发现真善美的旅程。

  “我们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来画,先杆,再枝,后叶。画杆,六七分墨即可,中峰用笔,行、住、停。竹杆去、竹叶来,画面才不会垮,会扬……”

  “画石,宁拙勿巧,要粗、厚、重,有份量,拙拙的才好。落笔逆峰,逆峰如推车,顺峰如拖车。行笔可干笔擦,体现石头粗犷质感,湿笔润,是苔藓苍苍润润的生机……”

  王种玉生动的讲解,再辅以讲台宣纸上的现场示范,寥寥几笔,就轻松勾出竹或石的神韵。底下学员聚精会神,有的跟着老师的动作挥笔,有的掏出手机拍视频……这是今年64周岁的王种玉和老年大学堂30多名学员开心而又充实的“周二有约”。

  汕头市龙湖区老年人文化交流中心,是一所在民政部门注册的老年大学堂,由刚刚获评全国最美家庭的丁卫李洁芝夫妇创办,致力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满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设有国画、书法、硬笔、诗文、国学、潮汕歌册等班,所有的老师,都是公益教学。国画班,就由王种玉担任义教老师,目前已办到第二期。和丁卫李洁芝早已结识的王种玉告诉记者:“看到李洁芝夫妇自己腾出场地,出资办了这样一所老年人文化交流中心,非常感动,那么我也就出点力,教大家画国画。”

  种玉老师的国画班,30多人,有60多岁的“大哥”,也有40多岁的“小年轻”;有“班长”,也有“学习委员”。大家都很喜欢和尊敬种玉老师,和她打成一片。王种玉也倾囊相授,以赞赏为主,根据学生水平因材施教。学员在课堂上跟随她作画,她在旁现场指导,使学员笔法手法得以迅速提高。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员们绘画技艺逐步提高,带来了自信和充实,学习过程充满愉悦和幸福,通过学习增长了艺术和才气。

  教学中,王种玉非常认真,不断改进教学方案。“以前在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生,他们学国画是将其作为职业或谋生的一项技能,我就得从严,让他们把基础打好,踏踏实实去学好。工笔要老老实实去画。”她说,但老年大学堂的学员们画画是为了充实生活,陶怡性情,目的不一样,再加上年龄原因,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她剔除工笔,保留白描。让大家画画不用学得像老师画的,“自己画了开心、有感觉就好,把自己的心境融入画中, 体验笔墨的酣畅淋漓,能形成自己特色更好”。

  其实,王种玉闲暇的时间并不多,她细心照顾90多岁的母亲黄文凤,今年还有中国画院布置的庆祝建国70周年的“任务”(参展的国画作品)要完成,退休生活忙碌又充实。不过,再怎么忙,她仍坚持周二的义务教学,因为她发现学员们学得愉快,画完满意的作品会喜滋滋地签名、晒朋友圈,她看了也开心,教得也愉快,有意义。

  采访到这里,我发现用“因材施教”来形容种玉老师,其实是非常泛于表层的。事实上,认为一件事能让人开心、有意义就去做,这不仅是她勉励学员,更是她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豁达心态的一种写照。知名策展人孙晓枫说种玉老师“有不计得失的胸襟”、“一面教书育人,一面创作,渡人渡己”、“谦谦为人,淡泊胸怀”,我也深感如是。

  ■人物简介

  王种玉,知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王兰若、黄文凤夫妇的女儿。她自幼随父亲王兰若先生学画,深得父母真传。1982年、1987年先后毕业于汕头教育学院中文系与美术系;1995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研究生进修班。曾供职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广东省美协会员;汕头美协会员;汕头画院画师;汕头政协翰墨社社长;汕头中国画院副秘书长。

  □ 本报记者 陈珊娜/文 林少然/摄

2019-05-31 60多岁的王种玉老师义教国画一年多,她说—— 1 1 汕头日报 c49767.htm 1 “融入心境,画得愉悦就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