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2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01版:头版

垃圾该倒在哪个“桶”?

我市在中心城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

  垃圾分类工作是城市文明生活的标志。近年来,我市在中心城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为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积累经验。那么,目前工作进展如何?市文明办近日组织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垃圾桶尚未完全“分类”

  众所周知,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基层社区。记者走访中发现,社区的垃圾分类的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市区很多地方,特别是老旧小区及涉农社区,大多只是简单摆放垃圾桶,并没有分类设立。一些物业小区虽有垃圾分类设施,但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

  在金港广场、万豪南湾、万泰春天、尚海阳光、合信星湖城、智汇时代雅园等物业管理小区内,小区首层都设置果皮箱,箱上也有标注“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但投入其中的垃圾都“混为一体”。万豪南湾在地下车库摆放灰色垃圾桶,每层楼也放置白色大垃圾桶,供居民投放袋装垃圾之用,并没有设置分类垃圾桶。

  除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外,水仙园、月季园、石榴园等老旧小区内,同样也只在社区道路旁摆放大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垃圾之用。在石榴园内,由于居民不按时间投放垃圾,垃圾桶内积压的垃圾在高温下发出阵阵臭味。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垃圾积压滋生了蚊虫和鼠患,影响了周边的卫生环境。

  在部分涉农社区,目前也是直接摆放大垃圾桶作为垃圾收集所用。鮀江街道蓬东、溪东等社区虽设置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收集桶,但大多数垃圾桶桶身脏旧,标识模糊,难以辨认分类标志。在鮀东综合市场附近、桥头社区、云露社区内多处垃圾收集点,各设置了一个垃圾桶,但桶身只有编号,没有分类标志。盐鸿镇文体广场,摆放有一个绿色的垃圾桶,桶身贴有“不可回收物 瓜果壳、尘土等”,打开桶盖却发现里面有塑料、纸皮等各类垃圾。

  在金砂路、中山路、长平路、长江路、黄山路、金新路等主次干道上,每隔50米左右就设有1处分类果皮箱,这些果皮箱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电池类三种,但记者看到,这些果皮箱里面,均未做到垃圾分类。

  濠江区礐石街道近期选取了澳头村、头村和中村三个社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在小区路口、主村道、公园广场等明显的位置设置垃圾分类桶。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设置分类桶仅作为宣传推广而已,尚未对接专业垃圾回收公司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市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走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社区的居民群众还未有垃圾分类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对“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才能做到垃圾分类?”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或根本不知道。

  “垃圾分类是不是把有用和没用的分开就可以了?感觉是很麻烦的事情。”市民陈姨是家庭主妇,她告诉记者,家里的垃圾都是用一个垃圾袋装起来后放在垃圾桶里,下楼时顺便就把垃圾袋装投进小区的垃圾桶里,根本没有把垃圾分得那么细致。御景江南小区内则分别在8栋-12栋的架空层,利用原有的果皮箱简单地贴上不同的分类标识,分别作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及废旧电池回收的临时投放点。居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尽管设置了这些垃圾回收箱,但小区群众能自觉分类投放的较少。

  另外,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也普遍存在片面性,认为垃圾分类会改变其固有生活习惯,增加许多麻烦,是“浪费时间、精力,没必要。”有的甚至认为“在小区内设置垃圾分类设施,是占用公共场地且污染环境。”

  垃圾分类转运处理未成气候

  垃圾分类投放是源头。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必须建立起投放、收存、运输、处理的全链条模式。然而,目前这一情况堪忧。

  记者了解到,我市中心城区日产生活垃圾量达到2000余吨,由于投放、收存、运输、处理这一全链条运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这些生活垃圾处理仍处于混收混运的状态,主要以卫生填埋和混合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环卫工人及小区保洁员在清理垃圾时都是“一锅端”,把所有垃圾装到同一辆运输车上拉走。

  金平区环卫局金砂队队长代玉柱在采访中认为,市民从源头上未有将垃圾分类投放,后续的清运处理也难以实现,这一全链条模式未建立,造成很多有害垃圾也得不到妥善处理,可回收垃圾也无法被有效利用。

  龙华社区“尝鲜”推行垃圾分类

  尽管垃圾分类实施步伐缓慢,但在金平区东方街道,垃圾分类却逐渐成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

  记者在龙华社区龙眼园南区了解到,金平区自2017年8月在全市率先引进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物联网+社区智能垃圾回收房”系统平台后,社区居民通过发放的IC卡或手机下载APP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开智能桶,将带来的垃圾根据标识进行分类投放,设备会自动关门、称重,然后按垃圾重量和类别计算金额换成积分转入居民账户。

  东方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郑奕庭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在推行初期经历了一个探索阶段,街道联合环卫部门、有关企业举办体验活动,设立激励手段,吸引居民群众参与。同时,整合辖区文明家庭、党员志愿者、商户自治协会等社会力量,组成垃圾分类文明宣传员,利用辖区文明驿站、社区书院等公共服务阵地和各类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引导、宣传,效果良好。如今,社区居民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习惯。

  另据记者了解,自去年开始,我市已在中心城区选定市委机关大院、市环卫局办公楼、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金园校区、金园实验中学、东方公园等作为垃圾分类试点。澄海区上华镇菊池村、潮南区峡山街道上家村也开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南澳县被列入创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示范县,把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实行定时定点分类回收和奖惩机制,但整体开展成效不明显。

  记者认为,我市垃圾分类步伐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各个社区仍未有配置相应的垃圾分类桶,而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尚未真正建成。而且,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意义、作用还没有足够认识,未能从实际行动上真正让垃圾分类热起来;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也未制定。因而,如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 李德鹏 陈欣琪

2019-07-22 我市在中心城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为全面铺开积累经验 1 1 汕头日报 c54224.htm 1 垃圾该倒在哪个“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