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4日
  出版
首页
第10版:潮商

“生命隧道”的守护者

——访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副主任李吉林博士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 摄

  人物简介  李吉林,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研究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副主任,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青年委员,汕头市心血管专委会委员。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曾到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St.Boniface医院从事医学科研,擅长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的诊治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市厅级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0篇,总影响因子23.5。

  初见李吉林,是在报社。那天约定的采访时间一改再改,直到下午6点,他才匆匆赶到,略带歉意地连声说,“不好意思,下午来了位病人,情况紧急。”

  李吉林是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副主任、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副会长。讲述自己时,李吉林少了学者的严肃,兴之所至便无话不谈:他语速不快,脸上带着微笑,从容中透着坚定。

  医路兼程十八载,李吉林用一颗医者仁心和一双回春妙手,让一个又一个患者恢复健康,他用他一步步丈量的医学之路诠释了什么是精诚大医的风范和德行。

  教学相长,引领学科发展

  刚刚迈入不惑之年的李吉林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曾到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St.Boniface医院从事医学科研,擅长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的诊治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

  慕名求诊的省内外患者络绎不绝,一年下来,李吉林的门诊接诊量达5000人次以上,年心脏介入手术量超1600台,这在国内同行中属个中翘楚,而对于李吉林来说,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紧张与忙碌。

  谈及熟悉的介入医学,李吉林瞬间打开了话匣子,他认为医学界坚持创新尝试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最低代价、最小痛苦为人们解除病患。所谓“医者父母心”,在李吉林的心念里,“医生”,就是要让病人“医”后获“生”。

  “一个个生命经我的手被挽救了回来,这种成就感让我充满了动力。”李吉林说。然而,工作上的辛苦李吉林一句也没有提,其实这份工作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心脏介入诊疗手术是借助X光照射显像进行的,医生要穿着重达几十公斤的铅衣在血管造影机下工作,承受着无处不在的高强度辐射,手拿导丝、导管小心翼翼的为患者解除疾患。像李吉林这样的介入治疗医生,为了患者更好地康复,在治疗时会牺牲自己的健康,而他们却无怨无悔。

  虽然日复一日地忙碌着,但李吉林却每天精神饱满,因为他的梦想在这里。“抓好业务没有终点,必须要精益求精。”在李吉林看来,业务精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一颗一丝不苟的心。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这条路上,李吉林在不断奔跑着前进,急诊手术的血管开通时间不断被缩短,2018年1月,团队创造了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用时13分钟的最短记录,这个记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日常的工作中,除了要做手术出门诊、做科研外,李吉林还要兼顾教学工作。对此,李吉林并不觉得辛苦。他坚信,勤奋可以使一名医生、一个团队彻底得到改造,志向更加远大。他表示,希望可以尽快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赶快成长起来,一起探讨课题、一起做研究。

  医者匠心,主攻冠脉介入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李吉林主攻冠脉介入诊疗和研究,勇于治疗急危重症、疑难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攻坚克难、精益求精。他们收治的患者包括危重的急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率先开展了冠脉旋磨、血管内超声检查、血流储备分数检查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在粤东地区首屈一指。

  “面对这种比较凶险的疾病,我们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从病人到急诊科直到把梗死的血管开通。”李吉林说,心梗病人抢救得越及时对心肌造成的损伤就越小,预后效果也更好。为了能够做到及时抢救病人这一点,李吉林将自己的家落在了离医院很近的地方,目的就是要确保自己能够第一时间赶到医院。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这一度曾被奉为“打通生命隧道”的利器,却因为一些人的不了解而屡遭质疑,以至于有的家属在亲人被送进导管室抢救前,还在怀疑介入治疗的必要性。

  李吉林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家住新溪的中学老师急性心梗被送到医院急诊,此时,患者家属却迟迟不愿意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因为他们怀疑介入治疗是过度治疗,并不会对患者带来多大益处。

  李吉林在得知情况后,并没有放弃这位患者。面对家属质疑,他选择了耐心、详细地解释:“在心梗发作时,心肌会因为血管被堵塞而出现坏死,心肌坏死的程度,取决于血管疏通的早晚,越早按放心脏支架疏通梗死的血管,治疗效果越好……”当天下午,患者家属签下了字,幸好抢救及时,患者转危为安。

  谈及这件事,李吉林仍十分感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决定了愈后。李吉林强调,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大多是“锦上添花”,是否进行需要医生对病情全面分析、仔细判断;但对于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就是“雪中送炭”,是救命的方法,要抓紧分分秒秒,越早做越好。

  妙手仁心,点燃生命之光

  风雨兼程18载,李吉林经常是连轴转,一天24小时对他来说太短,所以,无论节假日,还是休息空闲,你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他使数以万计的患者恢复了健康而强劲的心跳,随着时间的流逝,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但他却总是那么淡泊。凡是与他打过交道的人,凡经他诊治过的患者,都评价他没有一点名医的架子,都能体会到他那专注、尊崇生命的一颗仁心。

  作为医生,李吉林总觉自己再怎么忙碌,技术再怎么高明,也难以解决所有患者的问题,所以,他只有把时间,尽量地奉献给患者,多给一个人医治,就可以多挽救一条生命。只要有需要他的地方,只要他力所能及,他都会慨然允诺。

  奔赴临床一线多年,李吉林常常在与死神赛跑。孜孜奉献,无怨无悔,如此厚德载物的大医精神触动了无数患者:

  “李主任问诊平易近人,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医技精湛,为人正直,不辞辛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李医生医术高明,技术过硬,这次多亏了李医生亲自给我做手术……”

  “李医生不但技术好,人还很好,每次查房都会认真听患者的描述,脾气也好。”

  如此朴实中肯的赞誉之言在医院不时听到,就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李吉林而言,一名医生光有技术还不行,还得有一份仁心,把病人当作亲人朋友般对待,走进他们的心里,这既对患者有益,也对医生治病有利。所以,他多年来治愈的患者多,感动的患者更是不计其数。

  不仅患者,业界对李吉林也给予了一致好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主持多项国家或省级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都是闪耀在他那段用青春、汗水和智慧铸就的医学岁月里的光芒,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用行动诠释医者匠心

  什么是“匠心”?工匠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就是。这种精神对医疗领域尤为重要,因为医者匠心于行,承生命之重。他们的一双手给予了无数人新的希望,他们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用双手撑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在手艺与生命之间寻求隽永。

  以匠心,致初心。一路走来,李吉林求索不辍,将“匠心”在工作与生活的深处锤炼打磨,将仁心化作一束束爱的柔光照进患者的心田。既伴随着自身的成长,又推动了专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惠及了百姓的健康,这正是李吉林医者匠心所演绎的最动人篇章。

  医路漫漫,任重道远,相信李吉林将会带领他的团队在医学领域展现出更加耀眼的医者风采。

  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简介

  汕头市青年博士联合会成立于2016年10月15日,宗旨是服务汕头以至粤东地区的博士和高端人才,促进人才内部交流和对外交流,服务地方发展;联合会现有博士会员400余人,分布在汕头及粤东各个行业和各个专业;联合会现设有粤东发展研究院、医学专业委员会、法律文化交流中心等二级机构,发起成立青博科技、青博金融、青博法律、玩玩具文化研究等多家现代服务业社会组织;在企业和政府设立博士专家工作站6家,研究实践基地2家,致力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并常规性开展“博士讲坛”、“粤东青年博士论坛”、“乡村振兴讲坛”、“公益法律咨询”以及“青博义诊”等高端公共文化和公益医疗活动,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2020-01-14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 摄 ——访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手术室副主任李吉林博士 1 1 汕头日报 c68451.htm 1 “生命隧道”的守护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