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30日
  出版
首页
第03版:社情

汕大医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潘红星——

“我能吃苦,我去武汉最合适”

  英雄感言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默默奋斗,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正是大家的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这次驰援,让我对国家、对人民、对我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  ——潘红星

  2008年,他曾参加广东省援助赤道几内亚医疗队远赴非洲开展医疗援助工作,获得赤道几内亚总统颁发的“国家独立勋章”。今年1月底,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湖南老家看望住院父亲的他改签高铁票返回汕头随队出征武汉,他说:“我能吃苦,现在武汉需要医生,我去最合适!”他是我市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潘红星。

  回想起进入武汉市汉口医院呼吸七病区的第一天,潘红星记忆犹新。当时医生们都坐在电脑前熟悉病历系统,这时接连来了三个病人,其中一名患者的CT显示肺全白了。潘红星二话不说赶紧起身为患者记录病情并及时做了进一步处理。潘红星说,虽然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比较强,但只要做好了防护,密切接触病人并不可怕。正是有了潘红星的这份表率,年轻的医生们也很快就克服了初期的恐惧心理。

  刚到汉口医院的时候,时间紧人手缺,潘红星一接班就时刻待在病房里,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化解各种难题。其中,让潘红星印象最为深刻的患者被收治入院时呼吸很困难,出现了缺氧症状,血小板甚至降到3万多,随时可能引发出血性问题而危及生命。“在我的预判,这名患者应该是有希望抢救成功的。我们也是本着能救一个是一个的信念,马上就联系多个部门,努力寻找血小板来进行救治。”潘红星说,由于特殊时期当地的医疗程序较为复杂,当晚他打了10来个电话,反复催促主管部门,才在交班前确定血小板能在第二天送到。对于危重患者,综合治疗是关键,为了让这名患者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潘红星为他下了胃管,并打电话叮嘱家属要如何制作营养餐,从肉泥的粗细到烹制的方法,各种细节十分详尽。一个月后,患者有了明显好转,潘红星感到十分欣慰。

  潘红星的颈椎曾经受过伤,一天工作下来,经常右侧身体麻木、乏力、酸痛。“上班时一忙起来就忘记了疼痛,但回到驻地,有时会疼得想把手剁掉,只能通过俯卧来缓解疼痛。”潘红星说,后来爱人给他寄了医用颈托,疼痛才有所缓解。

  从1月28日开始战“疫”,到3月18日完成汉口医院病区患者清空任务,潘红星在武汉奋战了51天。谈起这段经历,潘红星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因为“正是有大家的团结一致、共同付出,疫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本报记者 杨舒佳 摄影报道

2020-05-30 汕大医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潘红星—— 1 1 汕头日报 c76567.htm 1 “我能吃苦,我去武汉最合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