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6日
  出版
首页
第11版:育才

耳聪目明 下笔有神

  作文,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作业,相当多的学生,都非常害怕写作文,觉得无从下笔,有的几近“谈文色变”。其实,学生写作文最大的烦恼莫过于“肚子里没有东西”。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就有这样一则笑话:一秀才写文章,非常苦恼。他的娘子宽慰他:“你写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吗?”秀才回答说:“难多了。你肚子里有孩子,可我的肚子里没有东西啊!”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豆子榨不出油,没有写作的材料,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那么,写作的材料从哪里来呢?

  “看”来的,“听”来的。

  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主张,“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看”,就是阅读、观察。

  首先,要让学生留心地“看”。生活中的事情形形色色,都可以供我们观察。可以说,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大体相近。比如,双休日可以去逛商场,去公园玩;可以一同买东西,一同爬山。可是,他们写出来的作文会是一样吗?肯定不是。为什么?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怎样看”。

  其次,要让学生乐意“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丰富生活,创设“看”的情境,引起“看”的兴趣。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还有人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更是写作的“神丹妙药”,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完成作文。

  再次,“看”也可以是阅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一些讲读课文,更要让学生通过多读来理解。如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作家沈从文的《腊八粥》这两篇课文,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多读,来了解某个节日或是某种食物的写作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以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尽量做到让学生写起作文来,有样可依,有章可循。这样,学生才能从“读”中学到真正的知识,积累了材料,写起作文来就不费劲了。

  “听”跟“看”一个道理。

  首先,要让学生乐意“听”。听大自然的语言:风声、雨声、流水声……听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故事、知识、哲理……还可以听美妙的乐曲。为了激发学生听的兴趣,还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名人“听”的故事。如俄国作家契诃夫,他在跟客人谈话时,每当听到一句有趣的谚语,总是要求别人再说一遍,然后拿出一小本子把它记下来。其次,要让学生有心地“听”,把听到的事情记下来。有些学生在“听”时,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到下笔时,又苦恼没有材料了。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与他人交往中,把听到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人或事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

  北墩小学 许艳月

2020-10-26 1 1 汕头日报 c86430.htm 1 耳聪目明 下笔有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