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
  出版
首页
第06版:文化

木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宏典

以刀为笔 匠心雕琢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 摄

  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时提到了潮州木雕,让广大木雕师傅兴奋不已。木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宏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令他备受鼓舞,他将谨记嘱托,传承好木雕这项非遗技艺,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自成流派 别具一格

  初冬,走进潮南区两英镇一木雕工作室,一股芳香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特殊的木香。室内,摆满了用樟木、檀木等木材雕刻成的各种木雕作品,包括摆件、屏风、人物肖像、鸟兽、龙虾蟹篓等工艺品,这些作品造型各异、形象逼真,无一不是精雕细镂、巧夺天工。

  木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宏典正在工作台边工作,只见他手中的刻刀在原木上翻飞,或粗犷有力,或精雕细刻,刀起刀落间,祥云、花朵等图案逐渐呈现,令人惊叹。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提起木雕,罗宏典如数家珍,他说,潮汕特殊的地理环境、族群结构、历史渊源等,形成独特的人文风俗和审美习惯,如笃爱海与海洋生物题材。多年来,潮汕木雕师傅不断创新,自成流派,尤以多层次的镂通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为世人所称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我通过网络,反复看了好几遍”,罗宏典说,最近,潮汕木雕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这是属于潮汕工艺美术界的荣耀时刻。

  手艺精湛 精雕细刻

  1965年出生的罗宏典,从17岁开始学习木雕至今,一直从事木雕创作与研究。谈到自己与木雕技艺的结缘,罗宏典说,他自小就对木雕和绘画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他到惠来木雕工艺厂跟义叔学雕刻,当了一名学徒。工作之余,他多次参加了各种美术、专业技术培训班及函授班,认真研读各种雕刻美术类书籍。

  勤奋与痴心,让罗宏典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不仅精通阴刻、浮雕、镂雕等各种雕刻技艺,而且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特别是在龙虾蟹篓的制作上别具一格。“希望通过我这双平凡的手,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罗宏典说,木雕技艺有上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精髓大多流传于民间,把这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是木雕师的责任和义务。

  记者看到,各种木头在罗宏典手下开始拥有生命,像一件名为《一帆风顺》龙虾蟹篓,展现了一幅活灵活现的水族众生图:在芦苇、水草之间游动着多只螃蟹和龙虾,还有海鱼以及一些贝类生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作品寓意美好,整体造型像正扬帆的帆船,象征潮汕文化以敢于拼搏的潮汕精神走向世界。

  30多年来,罗宏典默默坚守着祖辈的木雕手艺,刀耕不辍,其作品形象生动。无论是普通材质,还是贵重材料,罗宏典烂熟于心,每块料都能根据其形状、纹理、色泽因材施技,精心设计和雕琢。“一件精美的木雕工艺品,要融合实用、观赏、收藏等于一体”,罗宏典说,作品不仅能带来视觉的享受,更要让人从中感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每一个细节处都体现了潮汕木雕艺人在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上的不懈努力。

  传统技艺 焕发活力

  “要保持艺术常青,必须保证木雕的薪火相传”,罗宏典感慨,由于木雕行业的特性,学习苦、工作累、收入少等原因,让木雕行业出现传承之难。罗宏典说,要成为一个好的雕刻艺人,甚至成为一名工艺大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

  “老祖宗留下的艺术,如果没人传承就太遗憾了。”比起手艺人,罗宏典更喜欢称自己为“守艺人”。除了自己的坚守,他也不断将这门技艺教给更多爱好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潮汕木雕发扬光大。

  如今,这门技艺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时提到了潮州木雕,我们作为从业者,深受感动”,回忆起当天的情景,罗宏典仍难掩激动,他说,深受鼓舞之余,也更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意义与责任。罗宏典表示,自己将继续做好传承工作,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艺术创作,提升潮汕木雕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木雕行业。

2020-11-14 木雕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宏典 1 1 汕头日报 c87681.htm 1 以刀为笔 匠心雕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