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
  出版
首页
第07版:韩江水

北山水韵

  ■ 郭亨渠

  小北山,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横卧在富饶美丽的潮汕平原上。世人皆知北山雄伟壮观,对北山山水之美却未必了解。老家就在北山下,对山之水情有独钟,不知是绵绵乡愁还是缕缕诗绪,让我走向久违的梦里北山碧水。

  深秋时节,天高气爽,我约几位文友,沿村后石阶小径,拾级登山。及至半山腰,沿小径有一条跌宕起伏的山坑蜿蜒着,山幽林密,泉隐其中,水声淙淙,坑水澄碧,细沙乱石,纤尘不染。坑水中游弋的小鱼清晰可辨,拐弯处,又见一汪清泉,水流清冽,两道山坑合二而一,水流也大了,其奔流的响声潺潺,就像有人在树林里弹筝抚琴,令人心清气爽。走了一程,顺着山坑而下,眼前豁然开朗,一泓碧水映入眼帘,这是供山下贵屿镇10万多民众生命之水的蟹窑水库。

  水利万物,泽被众生。大自然的生命,得益于水的滋润、水的恩赐。北山山坑之水,在此积聚,是一处高峡平湖。此处平湖,是1952年建成的。上世纪60年代前,水库有一支小船队,把上山种果造林、耕种山坑田的乡亲运到彼岸的山。但自80年代以后,耕山田的人少了,小船队也下岗了,小木船成了一个远去的文化符号。只是近年来随着山区旅游业的兴起,水库里又有了一两只小船,供来客游湖观光。热情的主人邀我们同游,泛舟湖中,欸乃的桨声划碎了一湖绿影,两岸青山如黛,头顶群鸟飞翔,湖畔小树上的鸟们,看着我们几位不速之客,或叽叽喳喳,或蹦蹦跳跳,显出一种气定神闲的坦然,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一种风过无声的从容,一种稳重老练的成熟,一派诗情画意。小舟驶至一处“港湾”,对面山上有一石洞,涓涓细流,长年不断,清代诗人彭象升有诗赞曰:“一望平原远,巍然叠小山。榕荫封洞口,石色点苔颜。”

  北山的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1943年,潮汕大旱,赤地千里,练江干涸,唯北山山泉长流不断,南阳乡人郭南和他的未婚妻相约砍竹接管,引水下山,解山下乡亲饮用水燃眉之急。两人的义举却惹来了横祸,围剿游击队的国民党军营长认为郭南上山通匪,准备将他逮捕,幸亏乡亲知情相助,郭南和未婚妻连夜出走,逃往江面,后在当地成家立业,繁衍后代。1963年,郭南夫妇携子回乡寻根问祖,又逢大旱,夫妻俩怀念北山之水,登山怀故,但见水库虽干,但乡人众志成城,同心抗旱,库底挖掘,山坑引泉。郭南感慨万分地说:“同是大旱年,实是两重天。”

  北山的水,有小有大,东段的大坑溪是较大的一道溪,山溪被一片片绿林所掩映,伴着花香,和着鸟鸣,或寂然无声,或潺潺欢唱。溪流经大坑村时,又分出若干小溪。大坑是北山深处的大乡里,近二万人口环山而居,虽地处山腰平坦地段,却似江南水乡小镇,小桥、流水、人家,山溪两岸,人家枕河而居。沿溪两岸近年来建成了两条大街,北山上大街被称为“天街”,天街两旁新楼林立,有村民自办的服装、文胸等工厂,有门类齐全的各种商店,商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当年山溪的小石桥已变成钢筋混凝土大桥,有汽车沿环山公路,直通山下国道。山溪里,若有若无的水声,似人在呢喃,似风在低语,在两岸幢幢楼房的簇拥下,安静流淌。在溪边徜徉,心境顿时像微雨中的江南一样,温柔蕴藉起来,碧水、绿树、新颖别致的楼房,街道洁净,不时见大车小车穿街而过,山溪每隔一段有石台阶小“码头”,村妇浣衣,孩童嬉水,码头的小石道上有三五成组的老汉围着小桌子饮茶聊天,有摇着蒲扇的老妪牵着孙子玩耍,和煦的阳光洒在溪边长着苔藓的地上,明暗错落,似一幅水墨丹青,让人觉得时光倒流,仿佛一梦千年。

  北山水美,千百年来,有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传诵至今的墨宝。明代翰林诗人周孚先游北山东段的西山,山顶一处澄碧的山塘,犹如仙境瑶池,令他大喜,在此建庐小住,留下《西山漫兴》一诗,诗曰:“竹径茅庐是我家,三湾流水半溪沙。疏慵镇日浑无事,一灶秋云煮菊花。”明台州府同知周笃棐游东山时,有《岩头石室》一诗,赞山泉之美:“石室开峰上,石泉泻碧流,云深迷午径,斜日照林丘。”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北山水的诗词有三百多首,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山的水,滋润着山上的花木虫鱼,也泽被山下的农田。清冽的山水,带来了山上山下春的生机、夏的苍翠、秋的艳丽、冬的清新,是乡愁的油彩,是大自然恩赐的一张画笺。“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春风拂过,水起波澜,人为污染,水也变质。近年来,潮阳各地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山水山泉,人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山泉长流,山水长清,承载我们绵长而深沉的情感,流淌向远方。

2020-11-14 1 1 汕头日报 c87686.htm 1 北山水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