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出版
首页
第06版:文化

“轻量化”非遗文创产品为潮汕文化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牢记嘱托再出发 坚定信心传文脉

  ——非遗文化

  

  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习近平

  

  最近,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关注热点,如何开发非遗文化引发热议。记者获悉,龙湖区文化馆就在进行这样的尝试——将非遗项目作为产业孵化的内容,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设计巧妙结合,打造文化创意“潮品”,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火起来”,也推动汕头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升级。

  

  历史悠久,民间瑰宝巧夺天工

  说起潮剧盔头,大家耳熟能详,作为潮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盔头的传统制作技艺在潮汕地区已流传了五百多年。2011年,“潮剧盔头制作技艺”项目被列入汕头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对盔头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如何才能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潮剧盔头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洁说,总书记要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是对非遗人做好传承工作巨大的鞭策,她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新作品。

  “小时候,我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拿起纸板画呀剪呀”,回忆起刚接触盔头时的场景,陈洁感慨万千,她告诉记者,潮剧盔头是潮剧人物帽盔的通称,一般分为冠、幞、巾、盔四大类,品种从最初的六七十种演变至今已达数百种。

  在陈洁看来,盔头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形象,能够讲述汕头故事,展现潮汕民俗文化。陈洁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在传承父辈技艺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尝试创作更精致的迷你盔头摆件,同时加以包装、附上简介,让人们了解更多有关盔头的历史文化知识。

  活化传承,推陈出新玩出花样

  近年来,汕头文化与创意的融合方兴未艾,一些热爱家乡、富有创造力的文化工作者,将构思设想和本土元素相融合,让潮汕文化有创意“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了要保护好侨批文物,并加强研究,这让我们备受鼓舞”,印章镌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丁明告诉记者,最近,他和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师生联合,把从侨批上拓印下来的如意印章与时尚元素结合,打造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如意潮汕——侨批如意章纪念首饰”,让镌刻印章更好地融入生活,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

  从侨批上可以看出,印章使用曾在潮汕地区乃至海外盛极一时。如今,丁明与汕职院师生联手开发文创产品,赋予镌刻印章文化更多的现代色彩和文旅属性,别出心裁地用钛钢、银等制作成项链。记者看到,这些印章饰品上刻有各种花草图案,还有“如意”“顺吉”“吉祥”等文字内容,包含着吉祥如意的寓意,传递美好的祝愿。

  “把非遗发扬光大靠的是什么?靠的不是口号,而是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丁明说,“如意潮汕”凸显潮汕元素和侨乡故事,与汕职院师生们的合作具有传承意义,学生们在产品开发中体会到一份浓浓的家国情怀。

  “我们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丁明说,现在国家非常重视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花很大力气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非遗的认知持续深化,为非遗传承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破壁合作,非遗回归市民日常

  “挖掘潮汕非遗文化资源,融入现代设计,让非遗的保护传承与文创产业的发展互为促进、互为依托”,龙湖区文化馆馆长庄少武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龙湖区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目前,他们准备通过丹墨轩文化传播公司打造潮剧盔头系列文创产品,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文创产品一大特点是文化赋值”,庄少武告诉记者,“如意潮汕”“盔头文创品”将参加第二届广东省“非遗新造物”年度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从长远来看,想要真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文创产品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庄少武说,只有通过深挖文化内涵,让传统融入现代、让非遗创造性转化,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过去,不少文博场馆的纪念品远离生活、缺乏创意,消费者买来后,大多将其放置在角落,任其蒙尘。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文创产品要从日常生活需要出发进行创意设计,将非遗和手信结合,让非遗文化走出深闺大院,在人们个性十足的生活空间中,得以传承、创新和传播,同时实现其市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下一步,我们希望将更多的非遗元素转化成实物,进一步开拓文创产品”,庄少武说,非遗文化融入生活中,活化传承,达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目的,更好地推动汕头文创产业向前发展,为潮汕文化注入新力量。

2020-11-22 本报记者 陈文兰 文/摄 1 1 汕头日报 c88121.htm 1 “轻量化”非遗文创产品为潮汕文化注入新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