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23日
  出版
首页
第08版:文化

侨批上的“猪仔码”

  猪仔码的写法及与其他数字的对应关系图。

  大家都知道,侨批既是家书又是汇款,是银信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涉及汇款,必然有金额。但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的都是社会底层人,识字不多,不会写壹、贰、叁、肆这些复杂的繁体数字,1、2、3、4这些阿拉伯数字尚未在民间普及,当时侨批上使用的是现今已经绝迹的“猪仔码”。

  猪仔码,民间又称“猪母数”、番薯码,学名是苏州码。产生于中国的苏州,属于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出来的一种计数方式。除侨批外,猪仔码也曾应用于民间各种买卖记账。

  表示复杂的数字时,数码从高位数向低位数排列,高左低右。例如:41写为ㄨㄧ,356写为川δ┷ 。如逢1、2、3排在一起时,第一个竖写,第二个横写,第三个又竖写,以免混淆,如121写为ㄧ二ㄧ 。涉及到量词时,则在数码的右边加上量词,如“12345升”写成“ㄧ二川ㄨδ/万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数字日益普及,猪仔码的使用日渐式微,逐步遭到淘汰。改革开放之后,侨批上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中文数字或阿拉伯数字,猪仔码退出了历史舞台。 辛镛 文/图

2021-03-23 1 1 汕头日报 c96104.htm 1 侨批上的“猪仔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