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8日
  出版
首页
第08版:文化

蔡楚生故居展示了这位进步电影先驱在艺术道路上艰苦奋斗的轨迹——

百年老宅述说爱国青年的传奇往事

  从潮阳铜盂镇中心出发,来到北港路集星村路段,远远便看到一块醒目的“蔡楚生故居”指引牌。顺着指引,记者来到一处宁静的地方,这里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奠基人、著名电影艺术家蔡楚生的故居。在当地村委的带领下,记者到此探寻这位伟大艺术家背后的红色故事。

  ★现场探寻

  故居布设主题展缅怀电影大师

  故居由一座“四点金”和一座“厝包”组成,采用潮汕地区传统土木结构建筑,至今已近百年,仍保留完整,一砖一瓦一木厚实坚固,蔡楚生与父母曾居住在此。站在大门前,可看到故居旁边筑有一座高达数十米的炮楼,是旧时富人家为防盗而设。蔡楚生故居已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潮阳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入故居,记者被屋梁上精美的木雕、油画彩绘所吸引,整座宅子经历百年沧桑更显浑厚。2004年,潮阳区启动蔡楚生故居修缮工作,并于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其时布设了“蔡楚生的艺术人生与爱国情怀”主题展览来缅怀这位电影大师。

  跟随展板的顺序,记者从右边前屋开启蔡楚生故居之旅,展板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热血青年的电影梦想”,介绍了蔡楚生第一次接触电影拍摄,并成为“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助手的情形;第二部分“从诗般的幻梦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记录了26岁的蔡楚生独立编导“诗般的幻梦”和“小资产优美抒情”的《南国之春》,在中国影坛崭露头角;第三部分“《渔光曲》反映现实轰动影坛”记录了蔡楚生完成轰动影坛的《渔光曲》《新女性》等现实主义电影,以艺术为媒,真实揭露当时社会黑暗的情况;第四部分“炽热的抗日爱国情怀”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身处香港的蔡楚生积极捍卫电影业,使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利用香港建立敌伪电影的阴谋遭到彻底破产的故事;第五部分“《一江春水向东流》—战后中国电影的指路标”,介绍了蔡楚生以革命现实主义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勾起人们对抗战的回忆,当时该部电影被称为“标示了国产电影的前进道路”;第六部分“献身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不灭之魂”歌颂了蔡楚生对新中国电影的奉献。

  故居内厅右侧的房间摆放了蔡楚生生前所用的家具,还原了一代电影大师当年在此生活的场景。

  ★红色足迹

  以电影艺术激励人民团结抗日

  1906年1月,蔡楚生出生于上海。7岁进入私塾学习, 接受启蒙教育,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1918年,蔡楚生被父亲送到汕头市,在蔡家与人合资开办的杂货店里当学徒。1929年,蔡楚生又前往上海,在几家影片公司担任临时演员、剧务、美工、宣传、副导演、编剧等职务,并学习电影艺术的各类知识;同年, 进入明星影片公司,担任郑正秋的助理导演,以《都会的早晨》《新女性》《迷途的羔羊》初显才华,并以《渔光曲》获莫斯科电影节荣誉奖。

  在蔡楚生的影片中,充满了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他始终抓住最真实感人的情感,胸中燃烧着为正义而斗争的热情,如著名的《渔光曲》就充分反映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这部电影既展示社会的贫困和压迫,又有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反映了当时中国的黑暗和混乱。

  日军侵华期间,蔡楚生始终以电影艺术激励全民,呼吁团结抗日。1937年11月,蔡楚生在日军的追捕中离开上海转赴香港。在香港的四年时间里,蔡楚生和其他进步电影工作者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收买华南影业的阴谋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斗争,在他们的推动下,香港电影界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精神。

  抗战胜利后,蔡楚生回上海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博得广大观众的共鸣。新中国成立后,蔡楚生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电影局副局长, 被选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1956年,蔡楚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7月15日逝世。1995年12月27日,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蔡楚生获“中国电影世纪奖”。

  本报记者 陈柔燕 文/摄

2021-04-18 蔡楚生故居展示了这位进步电影先驱在艺术道路上艰苦奋斗的轨迹—— 1 1 汕头日报 c97753.htm 1 百年老宅述说爱国青年的传奇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