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9日
  出版
首页
第08版:专题

“汕头好人”王志杰:

水下“探宝”发掘沉埋的历史记忆

  在考古界,有一支专门从事水下考古的队伍,他们潜入幽暗的水底,让沉睡的船只和文物重见天日,寻找遗失千年的历史记忆,王志杰便是其中一员。在许多人眼里,水下“探宝”既新鲜又神秘,事实上,这项工作往往伴随着诸多风险和困难,而支撑王志杰一往无前的,是那份挚爱。2021年,王志杰获评“汕头好人”。

  王志杰是汕头市澄海区图书馆副馆长、区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水下考古助教。这些年来,王志杰发挥文博及技能特长先后参与“南海Ⅰ号”“南澳Ⅰ号”“南澳Ⅱ号”“丹东一号—致远舰”“大连庄河经远舰”“台山上川岛海域水下考古调查”“舟山东极岛海域里斯本丸号”“湖北丹江口库区水下考古调查”“山东省威海湾甲午沉舰‘定远舰’遗址调查”“青岛开展胶州湾外围海域水下考古调查”“2019年度西沙海域水下考古项目”等多个重大型水下考古、文物保护及科学研究项目。

  王志杰回忆说,2018年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一带一路”沿海国家水下考古实习班,他被聘任为助教,给学员授课《水下设备的制作与运用》。2021年6月至7月,王志杰以助教的身份参加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组织实施“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含2021年度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进阶培训班实习)。

  在普通人眼里,水下考古这项工作充满着神秘,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然而对于考古队员来说,水下考古又是项危险性极高的工作,说出生入死,并不为过。对此,王志杰淡然一笑:“既然从事这个工作,就要有心理准备承受可能有的风险和各种困难。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工作带来的愉悦和收获。”

  危险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在“南澳一号”沉船调查发掘中,王志杰与潜伴在水深27米的海底抬着一大框青花瓷器,沿出水绳出水,在水深8米地方他们发现自己已在船底(大泊船,长40多米),此时气压仅存5BAR,潜伴顿时惊慌,提议扔掉运送瓷器的框,快速出水。王志杰坚决不同意,他在水中尽量安抚队友,使他平静下来。又过了几分钟,他们才得以出水,此时气压为“0”,也就是没气了。像这种情况,在王志杰水下考古工作中屡见不鲜,他在水下还曾遇到诸如鱼网缠绕、放漂、水流转向变急,出水困难、装备故障、海上遇到大风浪、水下遇到有毒生物等等,但每次他都凭着积累的丰富潜水经验,成功化险为夷,保障人与文物平安出水。他用实际行动,用生命捍卫着人类文化遗产。

  水下考古和陆地考古不仅是一项实践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研究工作。多年来,王志杰从未停止过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他撰写了《试析汕头澄海与“南澳Ⅰ号”的潜在联系》《铝制探方的运用》《出水沉船的保护概况》《试析“南海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属性的多样性》等多篇在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多项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学者认可。“多学科的进入,一定会让水下考古的工作面扩大、深度加大。”王志杰表示,科技手段地不断进步能帮助水下考古达到更大的深度。

  本报记者 陈文兰

2022-01-29 “汕头好人”王志杰: 1 1 汕头日报 c114171.htm 1 水下“探宝”发掘沉埋的历史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