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9日
  出版
首页
第07版:善行潮汕

“汕头好人”刘芳以孝化人,以善立教,乐于助人

“外来媳妇”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

  刘芳在文明实践站参加全民阅读志愿活动

  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照顾老人、残疾人和子女的所有事情长期都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邻居小夫妻有矛盾,她在忙碌中抽时间上门耐心调解;遇到路人昏迷,她第一时间上前施救,协助医护人员让病人转危为安……长期以来,在濠江区滨海街道华新社区工作的刘芳孝敬父母照顾家人,培育子女团结邻里,爱岗敬业热心公益,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作为一名“外来媳妇”,刘芳近年来多次被评为“最美家庭”“星级家庭”“文明家庭”等称号。前不久,她获评为2022年下半年“汕头好人”。

  以孝化人 是婆婆的贴心“小棉袄”

  刘芳于2007年从河源嫁到华新社区,是潮汕的“外来媳妇”。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刘芳家里情况比较特殊,公公婆婆体弱多病,另有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伯父。因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刘芳成为家中的顶梁柱,照顾家里老人和子女的重担全部落在她的身上。很难想象,一个柔弱女子长时间同时照顾卧床老人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该有多么艰辛!

  几年前,婆婆因突发重病,自此卧床不起。刘芳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给婆婆洗漱、安排全家人的早餐、督促孩子上学,然后赶在八点半前上班。虽然每天的时间都非常紧促,但刘芳依然有条不紊,对家人无微不至。她特意为患有高血压和胃肠病的公公、身体虚弱的婆婆,煮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在婆婆生病至去世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老人床铺十分干净,从未感染褥疮,,屋里也没有半点异味,其背后是刘芳日复一日的端饭递水、洗澡更衣,从不间断的悉心照顾和安慰。每天她总是面带微笑、不急不躁、默默付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刘芳都给了3位老人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从没发过一句牢骚、说过一句怨言。

  以善立教

  是儿女的“顶梁柱”

  在全身心照顾家中老人的同时,刘芳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也从未放松懈怠。

  刘芳的两个女儿都是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学校嘉奖,家里一面墙上的位置已不够张贴奖状。每天刘芳下班后,常常要挤出时间边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边辅导作业,还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孝敬老人、爱护亲人、热爱劳动,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德。孩子们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从小树立孝老爱亲的观念,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刘芳像一株参天大树,用关爱和陪伴为孩子遮风挡雨,用乐观和豁达撑起一个温馨的小家。她教育孩子们要自立自强、自律自省,对自己分内的事情要有责任心。她担任居委会的出纳员,日常业务比较繁杂,但她从不因家庭事务忙碌而缺勤缺岗,即使工作任务繁重,也会利用早晚时间或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确保每项业务按时保质完成。同事看到她既要照顾家里又要高强度工作,怕她顾不过来,刘芳却说:“我们要公私分明,不能因为家务忙而耽误本职工作,这也是我对孩子的一种言传身教。”

  助人为乐

  孝亲睦邻美名传

  刘芳不仅对家里人很用心,还十分注重团结邻里。刘芳常说:“金厝边银亲戚,远亲不如近邻。”她家的院子不大,周围的几户邻居的房子都是紧挨着,除了自家门口,她每天都把巷口的公共场地也一并打扫得干干净净。她认为,邻居相处和谐很重要,遇到事情才能互相帮助。附近有一对夫妻经常吵架,尽管工作生活已经很忙碌,刘芳还是经常抽出时间上门为这对夫妻调解。经过几十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和开导,这对小夫妻终于重归于好,他们逢人便说:“如果不是刘芳大姐的相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和好。”

  一个夏天的下午,刘芳路遇一中年妇女在步道上倒地不起,赶忙停下电动车过去查看。凑巧她前些时间参加过心脏骤停的急救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急救技能。她边拨打120急救电话,边为昏迷不醒的病人持续做心脏复苏按压,直到救护车到达。幸运的是经医院抢救,病人转危为安。病人家属非常感激,经过一个多月的打听才获知救人者是刘芳,于是带上礼物上门致谢,但刘芳谢绝了礼物并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病人能得救,一家人健康幸福就好!”

  刘芳将孝心、爱心、热心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平凡而朴实的善行传递正能量,把无微不至的关怀带给身边每一个人,谱写出一曲“孝老爱亲”的赞歌,为创建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本报记者 陈 敏 文/摄

2023-09-19 “汕头好人”刘芳以孝化人,以善立教,乐于助人 1 1 汕头日报 c145389.htm 1 “外来媳妇”用行动诠释“孝老爱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