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李继锋荣获2022年下半年“汕头好人”荣誉称号。担任急诊科主任10余年来,他参与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仅近3年来成功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中风病人就有300多例,大大减少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连续3年入选“岭南名医录”;在公益方面,他带领科室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到基层开展义医义诊、应急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为汕头马拉松比赛、帆船比赛等赛事和重要会议提供医疗服务保障。
敬业:一颗救死扶伤的责任心
1995年8月参加工作的李继锋,长期以来一直奋战在医疗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主持的科研项目《高压氧对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及参与研究的《应用损伤控制策略多学科协作救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的临床研究》均获2015年度汕头市科技三等奖;2021年5月,被评为“汕头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去年申请的两项“实用新型发明”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专利证书。由于贡献突出,2020年6月,他荣获“汕头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他带领的内科第二党支部被评为“汕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他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科临时负责人、急诊科主任兼综合二病区主任。
李继锋始终坚持做服务群众的排头兵。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秉承“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核心”的工作理念,制定诊疗绿色通道、岗位服务承诺等制度,强化服务意识、融洽医患关系,并凭借其精湛的医疗技术、热忱的工作态度、文明廉洁的清风正气,一次次赢得了广大病患的好评。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就诊人数急剧增加和无法预测的病毒感染风险,他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加强院内信息沟通和医疗协作,科学制定医疗方案、优化诊治措施,使所有新冠急诊病人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为急诊科主任,李继锋先后组织创建了医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开通绿色生命通道,开展多学科诊疗。3年来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中风病人300多例,大大减少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急诊科突发事件多,工作量大、无规律,复杂的工作环境要求医护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反应灵敏、执行能力强。作为急诊科带头人,李主任拥有丰富救治经验,在极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及时诊断和科学处置,以娴熟精湛的医术把一个个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该科医护人员介绍说,如2020年6月23日下午,一辆大客车因刹车失灵致多名乘客受伤,接120指令后,急诊科出车到现场救治病人。在家休息的李继锋接到消息后边交代做好抢救病人的准备,边立马从家驱车赶往医院。他前脚刚进急诊科,救护车就呼啸着紧跟在后面到达。经过及时抢救,接收的12名伤者后来都顺利康复出院。类似这样的突发情况,李继锋和急诊科的医护人员经常都会遇到。
奉献:“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急诊科作为医院抢救病人的第一个重要窗口,有时会遇上“三无人员”、孤寡老人等病患。对此,李继锋发扬“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高尚职业情操,积极为患者诊治,还主动联系居委、警方帮助寻找亲属,并通过公共救助机制、社会募捐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使其得到妥善的救助和安置。去年8月一天,临近中午下班时救护车鸣笛呼啸而来,原来是救护人员在路边接回一个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一直抽搐的病人,李继锋赶紧冲进抢救室指挥实施抢救,吸氧、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开通静脉通道、镇静、抽血……经过一系列的抢救处理,半个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经了解,该患者是一名外来流浪人员,无固定居所且有癫痫病史。李继锋安排医护人员照料其医疗护理和饮食起居,待病情稳定时再联系警察将其送到救助站安置。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诠释着“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的真正含义和白衣战士的天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继锋始终将雷锋精神与职业文明有机融合,以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践行初心使命,经常带领科室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下基层开展义医义诊、应急急救技能培训等学雷锋活动,并为汕头马拉松比赛、帆船比赛等赛事和重要会议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几年来,急诊科学雷锋活动共计约100次,参与人员达1万人次,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在他的带领下,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近年来先后获得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国家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示范科室”等荣誉称号。从医28年,李继锋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体现了敬业奉献的“汕头好人”的精神。
本报记者 陈 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