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18日
  出版
首页
分享按钮
第12版:潮流

贩卖信息还是贩卖焦虑引争议

知识付费适不适合你?

  “知识付费”这一概念,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各种媒体平台,比如喜马拉雅、知乎live、微信公众号上,读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和增长知识。不少人确实得益于知识付费,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却认为,知识付费只是缓解了焦虑,在短时间里让购买人群错觉每天过得很充实。

  跨界学习催生知识付费

  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知识需求也在发生升级,跨界化式学习因此有了市场需求。跨界学习顾名思义,是跨越边界的学习。一名在媒体平台开设法律微课程的老师向记者介绍,“跨界”非常广义,包括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跨界学习是跨越自己的边界,向外界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去年的《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中,记者看到,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并没有抛弃阅读,高达74%的人仍旧会在碎片化的时间中保持阅读习惯。一方面是碎片化的时间里,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并不现实,另一方面获取具有价值意义的有效信息存在很大的用户市场,在这一大背景下,利用付费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筛选有效信息,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能将双边价值最大化。

  “好几年前我就喜欢一名作家,之后她开了一门写作课,只要报名就送签名书。如果购买第二期课程,还有机会跟作家对话,所以我毫不犹豫就购买了。”一名在国企银行工作的白领向记者分享她的知识付费“心路历程”。这种冲动型消费者不在少数,主要是利用人们对名人或专业人才仰慕的心理,给人营造出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即视感。此外,记者在企鹅智库发布的数据中看到,在付费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价值分类及占比中,57%的人选择知识付费,为了专业知识的获得;43%的用户是为了降低时间成本,还有39%为了拓展社交圈子。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付费用户里,几乎每一名受访者都提到一点,学习让人心安。这也是知识付费、认知升级火热的原因之一。

  干货还是鸡肋因人而异

  虽然知识付费满足了很多人的刚性需求,不少用户的知识系统也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是依然有人认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有些课程对他们的知识增长和成长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

  付费课程的类型主要有音频、视频、图文几种,在移送互联网时代售卖的内容,经过充分简化后,变成了知识界的“快餐”。从事教育行业的小李曾经疯狂沉迷于课程购买,直到一年后才发现自己掉进不少坑,小李告诉记者:“不少专业知识的背景和逻辑在‘加工’过程中被砍掉了,说得好听点就是帮助用户过滤并推送优质信息,但仔细想想,这些所谓‘干货’,更像是别人嚼过的甘蔗。”

  在平台的热门课程中,“快速”、“高效”、“成长”“升职”等字眼充斥眼球,缺乏独立思考的用户会马上被吸引,希望通过复制别人的经验,让自己也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但实际上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大神”今天的成功,背后是长久的付出。“我买过一门课是《文案小白变大神只需4步》,上完课之后感觉也只是学到皮毛,并不能对我产生更多的启发。并不是说课程不好,而是作者之所以能成为行业佼佼者,是亲身经历自我总结的成果,我们如果不自己去经历,不去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育,那学了这样的课程也仅仅止步于知道而已。”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小林一语道破。

  优胜劣汰提高内容质量

  对当前这个时代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以此来提升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对于知识付费的生产者来说,需要破解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内容质量,加快优胜劣汰。作为平台方,除了要让真正优质的好内容在当前这个市场上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曝光,也要让消费者对知识付费的生产者有详细的了解,让他们购买到真正需要的产品。作为消费者,要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学会主动思考、自我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可以摆脱对知识的焦虑。

  本报记者 杨舒佳

2019-06-18 贩卖信息还是贩卖焦虑引争议 1 1 汕头日报 c51076.htm 1 知识付费适不适合你? /enpproperty-->